磨皮失真,面色憔悴,国产剧滤镜之锅谁来背?
打开如今的电视剧和网剧,尤其在职场剧和古装剧里,主角们基本上都是白皙的皮肤,嫩到看不清一个毛孔,甚至轮廓模糊。
通过磨皮方式对“美”的过分追求,有时候却产生了脸色憔悴、唇色惨淡这样物极必反的效果。
于朦胧和鞠婧祎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把后期“滤镜“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于朦胧发声明调侃“于朦胧”下线,“于清晰”上线。
网剧《新白娘子传奇》截图,鞠婧祎、于朦胧
近一两年里,多部剧集的后期”滤镜”问题被大众吐槽,有观众评价“国产剧十级滤镜,容不下一个真实的人”。
这样的“滤镜”问题究竟应该谁来负责?为何出现在电视剧里的演员,往往比电影中的TA颜值骤降?
多部重量级古装大剧的调色师R老师(出于可理解的原因,此处隐去真实姓名)、在《一出好戏》《动物世界》等电影剧组有过跟组以及前后期沟通经验的调色师黄国财将告诉我们答案。
这些剧的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磨皮祛痘等等要求到底是谁提出的?演员会亲自提这个要求吗?
R老师:一般都是导演和摄影师来跟我们调色沟通。演员很少会来提要求,当然我也遇到过演员来探班导演,顺便跟我们调色聊几句。
祛痘、磨皮这种“保演员”的处理方式,古装剧、偶像剧里通常都这么做。
网友经常吐槽我们磨皮磨得狠了之类的,其实都是调色师跟导演、摄影师、制片方沟通的结果。但是这个沟通的结果往往可能不是调色师能左右的,因为毕竟是导演的作品,包括摄影师对拍摄的画面都有自己的一些坚持。
现在平台的意见也会被当作一个重要参考。比如《寂寞空庭春欲晚》,因为是侧重于芒果平台,所以我们的调色风格是湖南台喜欢的那种饱和度高、暖一点的调子。
近两年我也听一些圈内朋友说,平台方也会对调色有一些意见,有的是导演、片方都同意的调色效果,拿到平台方又提了修改意见。
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剧照,郑爽
在导演、摄影、片方、平台、调色师等各方博弈之后,一些剧集的效果还是备受争议。
《甜蜜暴击》里,主角白到没有唇色了。
黄国财:现在很多连续剧,比如偶像剧、仙侠剧,都喜欢消色调再提亮。那整体消完红色后,如果没有再给嘴唇部分做二次调色的处理,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电视剧《甜蜜暴击》截图,关晓彤、鹿晗
我举个例子,比如《庆余年》,仔细看会发现有的边缘轮廓会有光圈。这是因为调色时把除了人物肤色外的全部颜色都给压下去了。
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工期被压缩,调色师没时间做二次处理了。正常来说,我们一天调一集,但我也遇到过给你一个月让你调50集电视剧的情况。甚至有一次给我安排的是一天三集,那真的是往死里赶,而且就我一个人。
电视剧《庆余年》截图,山峦边缘出现光圈,可见天空的颜色是被后期调色压暗了
新版《新白娘子传奇》,法海师父都没有抬头纹了。
R老师:我个人看法,跟调色师是没有关系的,这个调色师在业内干了很多年了,基本功都很过硬。当时调色阶段我还去看过,监视器是我们工作用的标准,在上面看的时候,皮肤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觉得可能是平台压缩出现问题,导致皮肤模糊了,以及标清和流畅这两个版本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颜色损失。
黄国财:可能是把底片提到最亮再开始调色,这样可以有小清新的风格。以及压缩文件格式确实会有损,毕竟高清类压缩太厉害了。我一集输出50G左右,高清格式100-200MB,而且视频网站上的蓝光也不是正常大小,都是压缩后的蓝光。
网剧《新白娘子传奇》截图,法海师父
《完美关系》里,佟丽娅整体显得很憔悴。
黄国财:这部戏的色调有点类似《唐顿庄园》的那种大对比。对比开到最大,整体追求一种青色调,那青色调和肤色撞在一起,就呈现出了一种品色。我注意到戏里一些会议室的场景,有些时候部分人物的脸色都变青了。
电视剧《完美关系》剧照,黄轩
R老师:我觉得问题也可能出在前期,前期化妆没化好,才会牵扯到后期妆有没有修好的问题。比如说佟丽娅看起来很憔悴,如果是因为后期把她调得很惨白,那这个调子整体看起来肯定也特别奇怪,那如果说观众觉得整体调子是舒服的,只是皮肤看起来不行,那肯定是前期的问题。
电视剧《完美关系》,佟丽娅
有些演员出现在双人镜头里,比单人镜头更好看。
R老师:这肯定是前期的问题,拍双人镜头的时候打光等各方面配合得很好,单人镜头可能没那么讲究。有的全景镜头为了不穿帮,光必须撤掉,国产剧拍摄又赶,没有时间去研究如何重新布光,就会出现一些角度看着很好看,有的角度就差一些。
我们拿到的素材经常是打光质量高低不一的,这种问题其实挺常出现,也是后期做的时候要下一些功夫的。
黄国财: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些原始素材是2K的,有些是4K的,混剪到了一起。影视剧剧组会用到专业电影级别机器,这些比较贵,为了节省成本,有时候也会租影视拍摄类的器材,能拍就行,目前剧组基本都是混搭使用。
网剧《陈情令》截图,肖战单人镜头,以及他与其他演员的双人镜头
《东宫》的磨皮磨得五官都模糊了。
黄国财:磨皮真想做得完美,那就应该交给CG特效来完成。当然这个得看资金,一些制片方为了省钱,还是会让调色师来做,那我们用的达芬奇等等调色软件毕竟不是专业磨皮的。《东宫》看起来是在调色阶段做了磨皮,产生了像Photoshop软件里的那种高斯模糊。
网剧《东宫》截图,彭小苒
R老师:调色部门的人员配置很少,基本上一部剧可能1~3个人就都能搞定了。如果说要修痘或者修皮肤的话,这个工作量很大,不如一个特效团队来做。
我们调色师给演员磨个痘都是需要单独去做跟踪,不可能整张脸磨皮,不然就没法看了。
如果出现磨皮方面的问题,可能百分之八十是因为特效的问题。除非是调色师手特别狠,否则一般调色师的磨皮是看不出来的。
网剧《东宫》截图,彭小苒
对比十几年前和近期的TVB剧,观众普遍觉得老片更自然。
黄国财:当年TVB的调色风格比较接近好莱坞,他们更喜欢那种金黄色很经典的感觉。胶片本身也自带黄调,以前拍夜戏打光也会用暖光灯。观众觉得香港的所有影视类型都要像上世纪90年代的胶片风格、黄黄的调子,也是一种刻板印象了。
其实当年的剧吸引观众眼球的是演员剧情,大家很少关注到画面的色调。现在观众确实也越来越挑剔了,演技道具场景服装特效挑剔完了,最后就来挑剔我们调色。近两年我发现观众开始在弹幕上评论我们调色了,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
2020年播出的TVB剧集《法证先锋4》截图,谭俊彦、米雪
被误解的“滤镜”
“有些画面真的救不回来”
磨皮失真、面色憔悴,观众往往认为是“滤镜”的锅,但两位调色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一部戏里演员的状态,与前期拍摄阶段的化妆、灯光等环节息息相关,也可能受到后期调色、特效、压缩等环节的影响。
所谓“滤镜”,大众通常的理解是类似美图软件里的美颜滤镜,可以一键处理,生成出想要的效果。
但在专业的影视剧后期制作领域,并不存在“滤镜”这种东西,类似的概念应该被称为“调子”或者lut。
调色师拿到的原始素材是灰色的,首先需要做“一级调色”,把画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个过程考验调色师做“匹配”的基本能力。
然后进入二级调色和精修。调色师会自己制作数十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就好像 Photoshop里的图层被一层层叠加。对于不同的场景和画面,需要用不同的lut进行叠加处理,不可能只用一种lut套用全片。
电视剧《创业时代》截图, Angelababy
不仅大众对“滤镜”存在误解,在两位调色师看来,前期拍摄阶段的半数从业者其实对调色也并不懂行,前期后期缺乏沟通,这也造成了目前调色行业的几大困境。
困境一:前期拍摄失误,却误以为后期可以拯救一切
黄国财:我去过一些剧组,主要都是管数据方块,这个职业相当于摄影师和后期之间的桥梁,先做一个流程,记录数据化的测量或者是做一些调试解决方案。
我基本每天都跟摄影师在吵架,他们拍摄的画面有的太暗了有的又太曝了,让我觉得后期没有空间去补救。
真的不是每个摄影师都像张艺谋或者香港一些专业的电影人一样那么懂灯光懂色彩。
我之前拍《南极之恋》,香港的黎耀辉老师真的让人超级放心,拍《征途》的时候我跟着陈德森导演和武术指导董玮老师,他们也是什么都懂。
电影《南极之恋》截图,杨子姗
但这种情况真的很少。我前两年接的一部院线电影,他们的灯光老师很奇怪,打了一个四面通透射进来的上帝之光,导演和摄影师也都是新人不懂,最后才发现这个问题,希望调色师来救,这种当然救不了。
我经常跟摄影师说,前期拍得好,我们调色可以锦上添花;前期拍得太差,也不能指望我们雪中送炭。
我在片场会发现,很多摄影师喜欢说“没事的,后期能搞定的,后期都能调的”。
大家常常会觉得十几年前的剧的色调很舒服打光也很好。也是因为以前用胶片磁带拍摄,材料很贵,所以都是认真打光,演员走好位,一切设定OK了才拍摄。现在数字拍摄,很多人就随便拍,前期成本降低了,又觉得后期可以拯救一切了。
我之前负责调色的一部电视剧,他们前期拍摄时间非常紧,有时候天都黑了还在赶工拍白天的戏,光也没好好打,以为我们后期能把黑夜调成白天。
但其实这靠调色是补不回来的,只能靠CG特效,那这个片子后期又没有那么多钱了,就只能穿帮。
1992年播出的央视剧集《唐明皇》截图,周洁
2014年卫视剧集《武媚娘传奇》剧照,范冰冰
困境二:少资金、赶进度,电视剧组缺乏调色上的流程管理
R老师:大部分电影的前期拍摄还是OK的,但电视剧就明显会因为赶进度、没好好打光出现问题。
我们做一级调色时,先把拿到的灰色素材还原出颜色,电影素材还原之后,就已经挺好看的了。
但电视剧的素材和电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还原之后,发现那些画面是“跳”的,也就是说这个镜头光是足的,下一个镜头就灰了。比如说AB机拍正反打,两个机器的参数都没有调整匹配,拍出来光线完全不同。
电视剧《小别离》截图,王源、王俊凯
我也跟一些摄影师聊过,他们也知道问题,但有时候出于无奈,要赶进度,只能跟我说“给想想办法救一救”,我这边也只能跟他说我尽量。
如果有跟组调色师,就可以在现场直接反馈问题,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大批量拍完了,进入后期阶段才发现有太多地方要补救。
黄国财:是的,我在剧组不仅会管数据,还会给他们看颜色。现在电影剧组有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摄影师先拍几个镜头给调色师,调色师和导演确定一个色调,然后输出这个色调的附件,植入到摄影机里,这样现场直接就能看到调色的效果。
其实调色师需要和导演、摄影、灯光、美术有密切沟通,如果前期不去现场,就等着他们拿素材回来,那确实会出现问题。
但是电视剧组很少能做到,因为资金问题,电视剧组也很少会让调色师跟组,顶多只能去观摩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电影的调色是在专业的棚里完成的,我们看的不是显示器,而是电影院银幕那么大的画面,这样放大之后每一帧都会仔细调,电视剧的话就会相对粗糙一些。
困境三: 导演摄影说了算,但一部分人并不懂行
R老师:经常会有一些调色师提出来的风格,导演不喜欢,甚至可能是特别不喜欢,也出现过中途把调色师换掉的情况。
当然这完全看导演个人风格,有一些导演来跟我们沟通的时候,会说你给我呈现的我全都不要,我就要我自己这个东西;当然也会有一些老导演,虽然不是很懂调色,但是他会相信调色师专业的判断。
导演一般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会给你一些参考片子。我发现一些导演、摄影师对调色有误解。比如我调色的一个片子,导演给我参考了一个美国乡村片,金黄的麦田,光感特别足,他说想要这样的东西。但是他给我的拍摄素材,是雾霾天的都市高楼,连太阳直射光都没有,这是不可能通过调色实现那种风格的。
电影《星际穿越》截图,麦肯芝·芙伊
电影《银翼杀手2049》截图
黄国财:导演摄影师跟我们沟通时,往往喜欢说一个很抽象的形容词,比如要富丽堂皇、要很豪华、要很喜感、要很好莱坞、要很电影感。
我也和部分导演接触过,他们对颜色是不懂的,就觉得要把整体肤色给提上来就可以了,然后其他的全部压下去。
网剧《你好,旧时光》截图,李兰迪
困境四:跟风模仿,战争戏也想要《延禧攻略》的色调
R老师:一般一部戏火了之后,那段时间很多剧组都会要求我们在调色上去模仿。
比如之前《延禧攻略》火了,不仅古装戏要模仿,连现代戏甚至战争戏都想往那个色调上去靠。
其实《延禧攻略》那种莫兰迪色调是服化道各部门共同配合的结果,不是靠调色调出来的。
网剧《延禧攻略》截图,吴谨言、许凯
之前一部都市剧找我,制片人跟我说,想要《延禧攻略》那个调子,我就跟他解释,都市剧和古装剧题材内容都不同,而且你们的服化道也不是这个风格的,如何往莫兰迪色调上靠呢?我也给他在机器上试着调了一下,他也觉得不是很搭,反正最后是劝住了。
业界确实存在这种跟风的现象,而且很严重。
黄国财:导演摄影师给我们沟通时,给我们的参考案例,其实大多数都在模仿欧美风格,《唐顿庄园》、迪士尼大片等等。
2010年英剧《唐顿庄园》第一季截图
现在流行的小清新消色调,看起来整个画面的颜色快没有了,快变灰了,其实是在模仿韩国。像张艺谋《英雄》那种特别风格化的调色,真的是我们所有调色师的梦想。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他知道调色的原理,也揣摩了这多年,但一般导演不会去想那么多。
2002年电影《英雄》截图,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
结语
观众吐槽的磨皮失真等问题,仅靠调色师是无法突破现有困境的。而目前看来,前期拍摄赶进度、打光马虎不专业、前期后期缺乏沟通和流程化管理、调色师业内话语权低等等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影视剧的画面要想做到赏心悦目,一定是各个环节通力配合的结果。就像陈凯歌导演《妖猫传》中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魅生,那是摄影师曹郁和灯光师配合,打了四层流动光才成就的经典。
电影《妖猫传》剧照,张榕容饰演杨贵妃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一下即可阅读